地方站: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江门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广东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9.6.6)

2019-06-06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在现代军事中,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可见,通过舆论战抢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己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2.强调谋略和构想,是军事战略指导的题中之义,但这种构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与力量手段相匹配。在中国革命战争初期,“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两条路线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前者机械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后者是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以及敌我力量的构成、对比和布局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符合中国革命客观实际的战略构想。因此,确定战略目标或制定战略方针,都要依据国家安全总体战略,结合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特别是现有军事力量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军事战略构想不能机械照搬固有模式
  
  B.科学分析国情是战略制定的必要前提
  
  C.军事战略构想应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
  
  D.战略选择应该取决于特定的时代要求
  
  3.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1.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战略威慑的地位很重要,接着指出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后文分析了原因,并通过美国的例子进行论证。尾句通过“可见”总结上文,指出舆论战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很重要,舆论战即“新闻舆论战”,战略目标即“战略威慑”,故可知文段重在强调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的重要作用,对应A项。B项:“打赢”二字程度过重,文段中只是说对战争有利,且并未提及“战略威慑”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大规模舆论攻势”对应例子中的内容,非重点,且仅提到“舆论攻势”,缺少“战略威慑”这一主题词,排除。D项:“媒体宣传”为文段中原因解释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2.C【解析】文段首句通过转折强调军事战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然后以“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两条不同的路线为例,再次强调战略构想要符合实际,尾句以“因此”为标志词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确定战略目标或方针要结合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并用“特别是”强调要考虑军事的实际情况,所以文段的重点是军事战略要结合客观实际,对应C项。A项“不能机械照搬固有模式”表述不明确,排除;B项“战略制定”和D项“战略选择”范围扩大,文段的核心话题是“军事战略”,排除。
  
  3.C【解析】作者首先提出在讨论科学和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区别时,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是正确的。接着进行转折,强调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是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具有误导性,对应C项,且C 项中的“有时”表达较温和。A项:为干扰项,“认知方式”过于宽泛,扩大了论述范围,且“偏离议题”为无中生有,排除。B项:为文中用于论证的次要信息,排除。D项:作者并未谈及科学与宗教孰优孰劣,排除。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9 http://www.gd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7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