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江门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言语

201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专项练习(98)

2019-04-26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B.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2.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量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通过广州港出口至欧洲,中国人艺术化的生活用品,例如扇子、墙纸、漆器、家具等也随之西传,给欧洲人带去诗情画意的清新感受。当时欧洲的家居陈设,中国瓷器、漆器和墙纸都是十分时尚的物品,甚至在一些大型欧洲风景花园里,都会小规模地仿制中国建筑物来点缀其间。
  
  这段文字意在论证
  
  A.17、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鼎盛
  
  B.17、18世纪欧洲社会比较流行“中国风”
  
  C.17、18世纪中国还是一个较神秘的国度
  
  D.17、18世纪中国与欧洲商业交流很频繁
  
  3.“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秩序几乎被颠覆。艺术的鉴赏只需通过手指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而是扩大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占,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数字技术条件下艺术鉴赏有哪些实现途径
  
  B.“微时代”艺术审美的大众化程度愈来愈高
  
  C.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艺术创造和欣赏的重要媒介
  
  D.“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
         


 

 

 


 

 

 

    

  1.A【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以往科技体制改革的着力点都在微观组织层面。接着给出对策,说明改革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并加以解释,说明宏观管理层面即政府管理。对策为文段重点,A项为中心意思的同义替换。B项,“迫在眉睫”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明确政府职责”表述不准确,并非是政府的职责不明造成了问题,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政府应有效管理,排除。D项,为问题类表述,不是重点,重点为对策,排除。
  
  2.B【解析】文段开篇提出“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一观点,接着通过中国的生活用品西传至欧洲,给当地人带来了清新感受以及中国的居家陈设和花园建筑也深受欧洲人们喜爱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对应B项,“中国风”对应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风行。A项,文中并未指出17、18世纪是中西交流的顶点,故“交融鼎盛”无中生有,排除;C项,文中中国已经与西方有了大量的交流,故“中国还是一个较神秘的国度”与文意相悖,排除;D项,强调的是“中西方商业交流”,但文中重点强调的是“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文意不符,排除。
  
  3.D【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会颠覆传统艺术审美活动。后通过艺术接受的区域扩大化和艺术创造的“去精英化”,并列分述了“微时代”的媒介技术是如何颠覆人们的审美活动的。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了“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可以颠覆传统艺术,对应D项。A项,“艺术鉴赏”是对首句观点的解释论证,故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B项,“艺术审美的大众化程度”,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文段谈论的中心不是“智能手机”的重要性,故偏离中心,排除。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9 http://www.gd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7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