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江门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言语

201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专项练习(18)

2018-06-28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平心而论,自古至今闲逸都是一种奢侈品,它取决于两个一般人最难以企及的前提:物质上丰裕或者至少能够自给自足的生存自由,时间上有足够的闲余甚至或许要靠没事找事来打发时光的自由。以此二者为前提,再辅以特定的精神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来自虔敬如宗教意义上的感召,还是纯属内在的好奇,抑或是为了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至少在被称之为“科学崛起”或“科学革命”的十七世纪,科学还只是极少数人方能够消费得起的“瓷器活”。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闲逸和精神需求的要求使得科学难在特定年代普及
  
  B.时间上的闲余可以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
  
  C.在十七世纪,只有富有的人才能从事科学相关工作
  
  D.精神需求必然来源于宗教的感召或者是心灵的好奇
  
  2.今天,正风反腐之下,有些干部感叹不舒服、不自由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心理与其对自由的观念看法密不可分。诚如马克思所言,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然而道理容易明白,但在潜意识和直观感受中,有人还是把自由视为不受限制、没有约束,或者少受限制、鲜有约束。问题是,无所限制的自由必然是扭曲的,也是不真实的,只能存留于想象之中。谁要真是如此任性地看待自由,无所顾忌、不知敬畏,谁就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归
  
  B.构建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C.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
  
  D.不能恪守自律,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
  
  3.有时你剪了一个失败的发型,觉得简直无脸见人,结果遇到熟人,别人也就是轻描淡写一句“剪头发啦”。或许我们都一厢情愿地放大了别人的看法,或许我们以为别人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而那看法和目光,像一个无形的牢笼一样束缚了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但事实是,别人没有那么在意你。你以为的别人的目光和看法,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投射。你把自己的恐惧放大,然后躲在那个巨大的阴影里畏缩不前。
  
  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A.其实,没有别人的目光
  
  B.其实,你可以勇敢
  
  C.其实,没有长期的关注
  
  D.其实,你渴望认同
    

 

 

 

 

 

 

  1.A【解析】A项,文段先指出“闲逸”的两个前提是物质和时间有足够的自由,再加上“精神需求”可以使得“科学”成为十七世纪“极少数人方能够消费得起的‘瓷器活’”,故“闲逸和精神需求的要求使得科学难在特定年代普及”,符合文意,当选。B项,“时间上的闲余”对应“时间上有足够的闲余甚至或许要靠没事找事来打发时光的自由”,是“闲逸”的前提之一,文中并未指出它可以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故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文意可知,从事科研的前提是同时具备“闲逸”和“精神需求”,而“富裕”仅属于“闲逸”的前提之一,故表述片面,排除;D项,根据“精神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来自虔敬如宗教意义上的感召,还是纯属内在的好奇,抑或是为了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可知,精神需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选项中缺少“为了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故表述片面,排除。
  
  2.C【解析】文段首先由“有些干部不舒服的心理”引出对自由的看法,而后指出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指出有人认为自由是没有限制的、没有约束的,随后引出问题,指出“无所限制的自由必然是扭曲的”,尾句说明如果如此看待自由终将付出惨重代价,文段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文段,重在说明自由是需要限制的,限制也即外在的因素:法律法规,对应C项。A、B、D项中所述“自律”无中生有,文段阐述的是限制与自由的关系,排除。
  
  3.A【解析】文段前半部分指出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看重别人的看法,随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即“事实是,别人没有那么在意你”,并进一步说明“你以为的别人的目光和看法,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投射”。标题应与文段中心相一致,强调“没有别人的目光”。B、D两项均未体现出“别人”这一关键词,排除;C项“长期的关注”与“别人的目光”不是同一概念,排除。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