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江门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综合基础知识 >> 其它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库训练(73)

2017-11-10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以下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秦朝-南朝-北朝-唐朝

  B.三叠纪-泥盆纪-侏罗纪-白垩纪

  C.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辛亥革命-五四青年运动

  D.《论语》-《百年孤独》-《三国志》-《战争与和平》

  2.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等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进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伏尔泰的思想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D.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3.下列哪一组人物不是师生关系?

  A.杨昌济与毛泽东

  B.康有为与梁启超

  C.陈独秀与胡适

  D.章太炎与鲁迅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A项:错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建立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此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为:秦朝—北朝—南朝—唐朝。B项:错误,地质时代,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因此正确排序应为: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1789—1830),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旧贵族旧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即美国内战,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辛亥革命(1911—1912),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D项:错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百年孤独》是20世纪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做,大约成书于3世纪,晚于《论语》。《战争与和平》由托尔斯泰创作于19世纪,早于《百年孤独》。因此正确的排序应该是《论语》—《三国志》—《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

  2.C【解析】A项错误:伏尔泰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孔子的思想是封建思想,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B项错误: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思想是启蒙运动。C项正确:思想、政治领域的改革,托古言新是常用方法。启蒙思想家此举即借用古代孔子思想宣传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D项错误:18世纪时的中国清朝处于雍正乾隆嘉庆时期,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中法之间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

  3.C【解析】C项符合题意:胡适和陈独秀两人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因发动新文化运动而相识,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因政见不同分道扬镳,但两人依旧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两人不是师生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杨昌济是湖南长沙县人,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于1914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杨昌济正是他的教员。B项不符合题意: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1890年梁启超与陈千秋结交,并通过陈千秋认识了康有为。曾以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康有为在当时名声很大,梁启超对他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因此两人是师生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他于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于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敬他的革命精神,并尊其为师。在章太炎逝世后,鲁迅还专门写下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追忆其师。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