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江门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言语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演练(14)

2017-06-14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

  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2.判断一个环形坑或环形构造的形成是否与陨石撞击作用有关,关键是要查明该坑岩石是否受过陨石强烈撞击伴随的冲击波作用。在强烈冲击波作用下,靶岩将发生冲击变质。关于陨石撞击坑的判别,国际科学界明确了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在自然界中,除了地外天体超速撞击引起的冲击波作用外,任何其他天然过程或地质作用均不能在地质体中引发这类矿物物理变化。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某处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来说:

  A.发现矿物击变玻璃即可断定为陨石撞击形成

  B.其形成往往能证明该处受过强烈冲击波作用

  C.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通常不会同时出现

  D.强烈地震有可能引发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

  3.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标题填入题即为中心理解题的变形考查,需要在分析文段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短小精练、有吸引力。文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与专家建议两方面,共同得出“应该多看望老人”这一结论。B、D两项中的“常回家看看”对比之下更生动形象,适合作为标题,故排除A、C两项。B项为强迷惑项,虽文段末尾提及“如何入法”一事,但把握文段中心不能简单从某一分句草率判断,而是必须对文段进行宏观把握。通读文段可知,重点并非在“如何”入法,文段并未具体论述“如何”这一方式,而是对“常回家看看”的积极倡导,由此可知,这一倡导有可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D项中“或”字体现出入法的可能性,表述较为准确。

  2.A【解析】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可知A项正确。B项,文段讨论的问题是判断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是否为受到陨石的强烈撞击所形成,此项偏离文段意思。C、D两项为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及此意。

  3.C【解析】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指出受众误将《三国演义》当做信史,感到“惑乱”的问题,随后进行分析,指出原因在于信史和史传文学的矛盾性,尾句通过转折词“固然……但……”引出重点,强调“文”与“史”不能混淆和相互取代的观点,并进行反面论证,因此文段的重点强调的是大众不能以‘文’代‘史’”,对应C项。A项“生命力在于史学的真实性”为无中生有的表述,排除;B项“文学性和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强调是不能以“文”代“史”,排除。D项“‘文史分家’”与文段“‘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的说法矛盾,排除。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更多